關於自己就讀研究所的目的?

  於自己為何想繼續升學的理由,其實我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解答。大學畢業前每個同學都想在畢業後就直接進入職場,理由很簡單,因為要賺錢。當時想要繼續升學考研究所的人屈指可數,而我是其中之一 。大家都驚訝不已的問我為什麼要繼續讀,難道不覺得賺錢比較重要嗎?

我很肯定的告訴他們,我就是想再升學,因為我認為大學四年學得還不夠多,我想學得更專精。不論是關於設計的理論或是技術都想了解的更加透徹,也相信初從大學畢業的人真正的大公司是不會錄用的。

所以,畢業後我參與了推甄和考試,但也嚐到落榜的滋味,也歷經了一段低潮期。因為突然失去對未來的目標,也不知道如何去著手規劃下一步 ,後來輾轉認識了設計工作室的老闆,並擔任他的設計助理,他擁有博士的學歷,工作室內藏書眾多,工作期間非常鼓勵我繼續升學以及推薦我看許多設計與論文相關的書籍 ,讓我漸漸改變對未來規劃的想法。

我大學就讀的是數位媒體設計,學習把平面影像與數位做結合,學會了一些基礎的繪圖和後製軟體,同時也擔任導演,寫劇本、畫腳本、拍攝電影、學習攝影器材的使用、拍攝技巧以及畫面上的構圖,但是最終我還是喜歡在平面設計上做創意的揮灑,所以當初考試時第一目標就是想考商業設計科系。

在擔任設計工作期間,常會與客戶主提案、開會,在看作品時,經常會遇到了許多問題,退稿、退稿,一再退稿,以及印刷上的問題,都一再受到考驗。我這才知道,其實創作與工作是要做區隔的,並不是每個客戶主都會依你的觀點去喜歡你的作品,即使你是熬夜做出來的成品,也會因印刷失誤或是配色問題必須重新開始,因此我準備備審資料這段時間,請教老闆學習撰寫論文時深深感受到文字的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錯別字、修辭、段句以及邏輯,都是常在寫作上會遇到的問題,修改研究計畫時,讓我常感到沮喪,但同時也學習了不少。

對於日後研究所的選課安排上,我會選擇和自己興趣、所長和認知不足上來做選擇,分組上我選擇的是論文組,因為我認為透過撰寫論文整理出與設計相關的一套方法,可以為自己或其他設計者在做設計上提供參考,我想研究的議題是與如何透過設計來振興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文化創意產業議題涵蓋範圍廣大,還必須針對某特定地區做研究,因此議題還會再做修正並與指導教授作討論,就讀期間期望能有機會到廣告公司或文化建設相關機關見習,期許未來學成後能夠從事推動台灣文化建設及活動等相關工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