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符號-細妹仔按靚.細妹仔按靚-台灣客家文化

始了解客家的文化我是從客家的美食開始認識的,一次到苗栗吃到道地客家粄條就喜歡上他們的料理,再加上朋友的母親也是客家人,所以更有口福吃到客家菜色,也開始對客家文化、美食、語言、風俗、習慣和文學藝術感到興趣,先從客家的歷史起源與文化精神、服飾文化、客家飲食及客家油紙傘工藝來細說客家文化:

一、歷史起源與文化精神

「客家人」顧名思義即非原住本地的外來客,全球的客屬鄉親估計有九千二百多萬人,原居於大陸中原。在台灣的客家人大多為明末清初二百多年間,因內陸人口膨脹遷徙而至,這一支的客族遷徙範圍分佈甚廣,包括了廣東中部及沿海地區與四川、廣西及湖南等地。在台灣,客家族群的分布於北部以桃園、新竹與苗栗為主,在南部則以高雄、屏東為主,共約有四百多萬人。

因為客家鄉親過的是遷徙流離的生活,所以個個都有刻苦耐勞委屈求全的精神。族群大多依山而住,所以客家人多數務農,他們不畏惡劣的環境,為理想而奮鬥的進取心往往是其他族群所望塵莫及的。客家族群本身是好學、團結的,且家教極嚴,有「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不忘祖宗聲」的堅忍性格,並注重宗族及慎終追遠的習俗。

而客家的女性,無疑地深受大家的欽敬。由於客家丈夫多離鄉背井以維持家計,故客家婦女自然成為一家的實際支柱。客家人雖不免受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但是兩性間仍較他族為平等。客家女性自小與男性一同勞作,因此自古即無纏足的舊俗。舉凡往來種作,上山割草,乃至家中瑣碎的例行家務,無一不攬,對公婆予以無微不至地關懷,與丈夫相敬如賓,並不時給予精神支持,憂丈夫之憂,因此她們實為中國婦女傳統典型。客家人靠山吃山,許多人以種茶為生,也因此而孕育了採茶文化。唱山歌、採茶戲等都是其中較經典的客家傳統文化,客家山歌講究平仄、音韻、形式與即興創作,富於文學價值。

客家精神是客家人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和歷史發展進程中凝練出來的客家文化的深刻內涵,是客家人生生不息的力量泉源。它的形成與客家人的遷徙過程、遷入地的社會條件、自然環境、生存方式等是密不可分。客家精神,一方面是對中原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一方面又吸取了居住地的文化因素;包含中華民族精神之中,與中華民族精神是個性與共生的關係。因此,客家人在具備中華民族精神的同時,又彰顯出自己鮮明的精神個性。

二、服飾文化

過去,客家人的確有屬於自身的服飾文化,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現代臺灣已很難有這穿著習慣,確認客家的族群屬性。而且,最後的傳統客家藍衫使用者在美濃東門樓前消失之後,藍衫就從生活服飾轉變成形象服飾,藍衫成為客家運動場合的「制服」,或者是客家歌舞表演者的象徵性穿著。
客家傳統服飾-藍衫
客家花布

不過,近年來各界漸漸體認到這個困境,開始將客家服飾從象徵性的標籤,轉回生活化的新時代客家服飾。臺灣從藍染與藍衫出發,舉辦了相當有創意的藍衫服裝秀,積極發展生活藍衫。北臺灣客庄,則從「客家花布」出發,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生活用品上,值得期待,新竹九讚頭社區經過了十多年的社區營造,近年推出了以花布製作的九娃娃,相當受歡迎。政院客家委員會、桃園縣政府等各級政府與年輕設計師推動的客家花布衣飾創造;苗栗縣政府與苗栗市公所,分頭推動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客家衫」,都是值得收藏的。

三、客家飲食文化

因為客家先民遷移的落腳地大部分是山區,與外界較不易聯絡,物質匱疺,食物的保存變得十分重要,由於居住的地形,地物深深的影響著人們,形成生活智慧,以鹽醃製食品來保存食物的獨特文化。客家美食可說是臺灣客家文化的代表項目之一,客家文化重建運動過程中,把客家美食當成客家文化的中心價值之一,每一個客家運動的場合,都會有幾項特定的「客家美食」,早期有「粑」,近期則是擂茶,擂茶即是把茶葉碾成末,碾的棒子可用芭樂的枝,再將花生、芝麻等磨成末,最後煮成擂茶。其實擂茶的原料和製作方法因時,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食擂茶可以讓家人促膝而或輪流研磨增加家庭樂趣及情感溝通這是一種獨特的食擂茶的文化效應。
客家擂茶道具
本省人叫它「鼠蘜粿」,客家人稱為「艾粄」。
粄圓:客家人把所有米食都叫「粄」,粄圓其實就是湯圓。

從前客家人居住之地多為貧癠,許多客家族群早期先民需要靠自己雙手勞動拓荒耕種,開創新的天地,因此客家的勞動力是很高的,以勞力換取生存,改善經濟,而粗重的工作往往流許多汗,特別需要吃鹹的食物,因此客家人在菜的鹹味上會重一點,以補充體力,還有為了飽足感不易餓,再製作菜餚時油量多放一些,因此早期因為經濟狀況不佳,為了不讓肚子易餓,又無菜餚配飯,所以豬油拌飯是常有的飲食方式,另外客家人也很重視食物的香味,每一種菜餚都希望做出香味來,聞到食物香味,香噴噴的為的是讓人多吃一些飯,多一些體力工作。

一般而言,客家飲食多以傳統的「鹹、香、肥」三個原則,描述客家人的飲食特色,然而,這樣的特色,或許是非客家人在客家庄作客時,體會到的慶典式飲食場面,至於傳統客家人的家常飲食,反而是非客家人較少碰觸的簡單與簡樸風味,甚至,還有勉強僅可裹腹的程度。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客家飲食也隨之改變,客家傳統的家常風味重新受到肯定,約略可歸納出幾個特色:保持食物原料的原味、特別擅用香料與沾醬、具有獨特的醬漬食品,最重要的是,每個鄉鎮,甚至村里,都可以找到特屬地方與主廚風味〈或稱「有媽媽的味道」〉的客家美食,值得大家細細品嚐,並追尋各地的客家美食。

因為居住地區、地形及當地適合生產農作物的不同在台灣的客家人也有其各自擅長的菜色,例如桃園新民地區的客家人經常以酒糟醃製雞鴨或以黃豆醬醃製菜餚,黃豆醬或蒸或煮出美味菜餚,至於苗栗地區的客家人則以晒乾和醃漬食品稱道,因此梅干扣肉,福菜肚片湯,等美味深入人心,至於屏東美濃的客家粄條、高麗菜封、冬瓜封(以紅燒內汁燉煮成的菜)更是客家佳餚代表之一。由於居住之地大都在山區,離海較遠,因此在客家菜裡少有海鮮類,大都以淡水魚類為主。也少有牛肉的菜色,因為牛是耕田的好幫手,怎可忍心吃牛肉,因此客家飲食大都擅醃菜、愛米食、主山珍。

儘管台灣的客家人因地發展出不同的客家菜色,但因先祖所遺留下的民族特性,卻又相通,因此在台灣的客家人容易做出各種相同內容有些不同,口味卻不盡相同的客家菜,也不足為奇。至於有些客家人則已經住在台灣的各個城市裡生根,也沒有地域限制了。

四、客家油紙傘工藝

客家油紙傘

客家人的儉樸勤奮的生活個性從他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中就可以看見,尤其是手工藝品之中處處都可以流露出儉樸素雅的特質。說到油紙傘,大家都會想到「美濃」這個淳樸溫暖的小鎮。油紙傘是美濃的特產,其製造的技術是來自於中國廣東縣的一名郭姓老師傅來美濃定居之後並將技術傳入。爾後油紙傘這項傳統的技藝便在美濃鄉親的努力之下發揚光大,使美濃成為台灣油紙傘的故鄉。從前客家人考量到處境與經濟狀況,所以就地取材把當地竹子做成遮雨工具,削切為傘骨,再以棉紙製成傘面,並在傘面塗了柿子油,就成了實用經濟的油紙傘了。目前的油紙傘大都只用南投竹山的「孟宗竹」,經過鋸竹、串聯傘骨傘頭、繞線、上膠裱紙修邊、上柿子油、曝曬、繪畫、裝傘柄、固定傘頭、穿內線等數十個步驟,一把油紙傘才算完成,過程相當的繁複,完全由手工製造,非常受到歡迎!

五、總結

臺灣客家文化具有全球獨一無二的特色,因為文化形成的特殊性,使得臺灣客家尤其具有極為特殊的風貌,再加上國內休閒旅遊風潮的帶動,客家民宿餐廳的設立,讓許多國人可以有機會品嘗客家風味的美食,亦可多了解客家的民情風俗和生活型態。有幸政府近幾年舉辦許多客家美食品嚐等活動,目的就是提升客家美食給人既有的印象,利用客家菜原有的元素發揮創意,激發人們對客家食材的運用,創造出許多好看又好吃的屬於客家食材的料理,由於社會結構的改變,客家飲食在政府及民間產業共同營運,發展地方文化特色的理念之下,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意象的表徵,客家飲食文化的特質能夠彰顯客家族群特色的文化資產,期望這份珍貴的文化寶庫能夠努力地傳承下去。

附錄-台灣第一部客語電影-1895乙未:



最近台灣的國片重新振興起來,充滿台灣地方特色的電影又再次受到重視了,提到了客家的文化就會提到近期上映與客家民族歷史相關的故事背景,也是台灣有史以來第一部以客語發音的史詩電影「1895乙未」,「1895乙未」由行政院客委會與青睞公司共同投資拍攝,「1895乙未」有三大特色:第一,全劇採自然語,用電影專業表現客家風俗與客庄風采;再者,好劇本、好導演、好演員三者兼備,完美呈現豐富內涵;其三,本片以市場為導向,除堅持考究客家元素外,完全尊重電影工作者的專業。故事架構主要是敘述,時代背景是發生在中國清朝甲午戰敗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1895年來台接收時,日軍遭遇台灣人反抗,苗栗客家人吳湯興與姜紹祖、徐驤並肩作戰,率領義軍抗拒日軍南下,簡陋武器不敵日軍精良武器,從新竹轉戰到彰化八卦山上,以四千名勇士與日軍二千人對抗,電影就是描述當時可歌可泣的許多故事,非常推薦大家多支持國片!





資料來源:
客家文化:http://tart.ntua.edu.tw/93game/data/%E7%BE%8E%E8%A1%93%E7%A7%91/A05/%E6%95%99%E6%9D%90/taiwan4.htm
http://www.gio.gov.tw/info/culture_c/hakka.htm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www.hakka.gov.tw/
http://www.hchst.gov.tw/
http://www.taoyuan-life.net.tw/cgi-bin/SM_theme?page=40220b27
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http://findbook.tw/book/9787207069160/basic
電影1985乙未-天空新聞:http://n.yam.com/cna/garden/200801/20080103180924.html

2 則留言:

謝寶泰 提到...

首先,建議你完成文章的標籤設定。
針對本文,你的努力收集客家文化,值得喝采。但重點還是要落在擇定其中的一項文化符號加以轉化。加油!

Unknown 提到...

哈囉
身為客家血統1/2的我
看到您部落格的文章~
感到非常的窩心~
客家的精神是要永續經營下去的~

客委會-數位臺灣客家庄近期成立了部落格
在這邊很誠摯的邀請您
到客庄部落格與大家一起分享這些文章

現在加入會員並開啟部落格還送300點的點數~
若你上傳文章及照片~
馬上就可以換大獎了!!
10/15起還舉辦了填問卷送7-11禮券的活動~
在此歡迎您加入喔!!

網址如下:http://archives.hakka.gov.tw/blog_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