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adult現象興起-公仔文化

謂的"Kidadult"(Kid+Adult縮寫)是指擁有小孩心智的大人,其實現代辦公室的上班族工作時最親密的對象,不是客戶同事也不是家人,而是可以被珍惜在心裡的公仔玩具。上班族在工作與經濟雙重壓力下,最多的紓壓方式就是看動畫片、熱血地打著電動或是蒐集玩具,甚至是排隊等著換購限量版的Hello Kitty也不感到扭捏尷尬。我就看到十分多這樣的實例,大學時就有朋友蒐集佈滿整片牆面的樂高玩具與Tommy小車,工作時老闆電腦桌上也擺著大大小小地KERORO玩具,當然別說別人,我自己也是當道中人,曾詢問過老闆為何喜歡這些玩具,他發出會心的一笑,告訴我誰說大人不能買玩具?觀看報紙、電視及許多人的部落格介紹這一議題,我才知道原來這樣的Kidadult現象,早就蔓延了這一世紀。

日本設計團隊Devilrobots代表作"豆腐人"

我收集的公仔:由香港知名的鐵人兄弟創作的角色Molly

擁有交大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以及基礎創意科技負責人身份的張嘉倫,從建築業轉而從事角色與公仔設計推廣的工作,於是成立了Pixie實體店面,服務內容包括公仔設計研發、角色展覽推廣、國內外公仔販售,更結合了「角色設計」與「品牌行銷」概念為企業產品導入角色設計的項目。他透過長年的觀察發現「台灣沒有自己的角色內容產業」,使用角色概念去推廣市場在日本這個動漫王國裡已經有長年的歷史,而美國迪士尼角色發展史更是久遠,不過近年台灣靠著本土創造角色改寫企業形象創造營收帶動週邊商品的現象漸漸在推動中 ; 上海銀行粉紅色Pukki豬的出現同時帶動企業營收,成功的轉化老銀行既定形象,上海銀行更順勢推出以Pukii豬為角色的理財教育舞台劇。

上海銀行推出的Pukii豬形象代表



知名的Mister Dount波提獅

即使台灣搭上這一熱潮,努力透過角色推動經濟,張嘉倫認為台灣公仔角色設計缺乏故事性,無法延續角色生命,更無法讓大眾產生共鳴,以日本甜甜圈品牌Mister Dount為例,企業本身在2000年就在構思角色,因為不滿意作品計畫,所以延宕到2004因應主力商品波堤系列,波堤獅與其他12隻動物角色才慢慢成型,每隻動物都賦予不同個性外型,廣告CF也以動物間彼此互助互愛為故事主軸,在日本成功推出週邊商品,公仔、玩偶、包裝、海報與廣告宣傳,成功深植人心此企業的形象。張嘉倫認為現今市場上有太多說明角色點石成金的例子,他期許未來將這種包含角色藝術、設計、潮流的革新性創意企劃概念,逐步注入於其他產業面,最新力作「時尚故宮-寵物公仔系列」,有5位古代宮廷名人與5隻仿故宮典藏文物的可愛寵物。反映了角色創作的設計理念。他深信透過玩具作為創意傳播的媒體,將台灣的文化資產和不同領域的創意,藉由此平台建立基礎而發展,持續創作,累積各種經驗,台灣的創作者一定會有完全不一樣的優秀作品導入國際設計師玩具市場,如果企業能有所體悟,以這樣的模式產生合作,角色產業絕對是未來的新產業。




資料來源:
遠見雜誌-創造類人伙伴1. 公仔設計師 為現代人代言情緒的新商機
作者:陳建豪 出處:2007年5月號 / 高感度人才崛起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print.aspx?ser=13004
學學文創志業 http://www.xuexue.tw/professor/who.asp
DESIGN 設計 2007/10+11 137期月刊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發行 P98~10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