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美術館-「講‧述—2009兩岸當代藝術展」專題講座‏與展覽

國立台灣美術館-「講‧述—2009兩岸當代藝術展」


講座:

“講 ● 述”作為「2009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主題,它的基本內涵以及表達方式,是基於當代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人,人和環境關係的演繹和展示。涉及的範圍既有歷史演變、社會狀況、文化傳統等“宏大”事,也有個體的感受、經驗和思考的“微觀”語態。當然這裏的“公共”和“私人”的界限劃分,也只能是非限定性和模糊的。

本展覽展品共58件〈台灣及大陸各29件〉,台灣方面包括廖修平、吳天章、盧明德等,大陸方面有馬堡中、楊少斌、陶艾民等;媒材涵蓋油畫、版畫、攝影、電腦繪圖、物件裝置、綜合媒材繪畫及裝置、數位影像輸出及裝置等等,樣貌豐富多元,內容精采可期。 為饗喜愛兩岸文化及關心當代藝術的人可以前往聆聽講座。

展覽:

自八O年代後期,海峽兩岸的藝術活動不約而同發生了相當程度的轉變,不僅表現在藝術媒材、形式的擴充,更呈現出觀念與思想層面的拓展。尤其是兩岸當代藝術家在創作自覺上,清楚反應出對環境變異與社會脈動的敏感度。

本展覽以「講‧述」為題,主要探討藝術家在當代處境中,如何藉由創造性思考及活潑的媒材形式,轉化成獨特的藝術語彙,對個人、環境、族群,以及當下社會現象或普遍文化行為提出詮釋性的敘述。而此敘述如何透過互為主體的交互作用與溝通過程,讓意義在觀眾的感知中發生,進而啟發人們面對時代變動的視野與思維。此外,以「講‧述」做為兩岸當代藝術詮釋與對話討論的主軸,也在體現兩岸當代藝術在敘事面向的多元展現與特殊質地,藉此相互參照,以拓展兩岸藝術更廣闊的對話空間及人文向度。

當代藝術中的「講述」活動,主要的關鍵在於語言的轉換與連結,亦即處理「歷史經驗」、「當下經驗」或「個人經驗」如何轉換為藝術語言,以及藝術語言何以連結至個人或社會的感知體系。無論轉換或是連結,均是藝術實踐行動的過程與探索,端賴創作者透過不斷的心智活動與技術操作予以達成。

尤其在資訊急速發展的時代,探討當代藝術有別於訊息流竄的敘事特質,當藝術家同時成為視覺文本的「敘事者」時,她∕他如何將個人生命經驗連結至社會脈絡與人性共感的精神體系,是藝術討論中極具重要的議題。尤其透過此次展覽,兩岸藝術家的相互講述,將彼此對藝術的實踐在此平台上溝通連結,更顯出此次展覽在拓展兩岸人文對話空間的積極意義。

沒有留言: